2025年,深圳以“AI+城市”为核心,密集落地应用场景,推动公共服务效能跃升。从交通治理到医疗诊断,从政务服务到社区治理,AI技术深度融入城市肌理,激发出城市发展的新活力。
在交通管理领域,深圳龙华区通过AI技术构建起电动自行车乱象治理的全流程闭环应用。基于智能运算能力平台的支撑,该区新部署上线了15种以上电动自行车治理算法,算法准确率超85%。自去年7月以来,累计产生各类事件396万件,日均事件量超2万起。通过“一车一档”制,龙华区实现了对骑行人员和车辆的精准管理,有效提升了电动自行车治理效率。同时,深圳巴士集团为旗下近6000辆出租车配备了AI智能翻译设备,支持140余种语言互译,为外国游客出行提供了便利。
在政务服务领域,南山区政务服务中心引入了“南小智”AI助手,实现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等业务的智能核验和自动填表。业务受理退件率下降80%,材料录入时间缩短50%,显著提升了政务服务效率。此外,深圳市中级法院还推出了全国首个司法审判垂直领域大模型,为民商事、刑事、行政审判全链条赋能,获得了最高人民法院的高度肯定。
在社区治理领域,新安街道通过AI技术实现了车辆违停处置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8.6分钟,效率提升超过90%。定向音柱技术将广场舞噪声锁定在特定区域,噪声投诉下降90%。同时,独居老人家中部署的防跌倒毫米波雷达能够精准识别跌倒、晕厥等意外,触发警报后15分钟内联动家属、物业、社区紧急救援,为独居老人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深圳市政府还发布了《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(2025-2026年)》,计划每年开放100个以上“城市+AI”应用场景,打造“一区一品牌”典型场景应用。同时,深圳将发放总额近2亿元的“训力券”,支持企业租用智能算力开展AI大模型训练、推理,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。
深圳以“AI+城市”应用场景的密集落地,不仅提升了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,还激发了城市活力,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示范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